台南海事跨校教學體驗,大學端優質教育再出發!!

台南海事跨校教學體驗,大學端優質教育再出發!

 

航運系 謝忠良報導 台北海洋科技大學(簡稱台北海大)航海與航運管理系(簡稱航運系)今年度持續投入執行大學社會責任USR與SDGs永續經營發展的相關議題中,繼今年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系辦理「海上搜救實務經驗分享」後,今年針對優質教育執行部份,再次利用「114年度規劃提升海事與水產群學生航海實務實習」計畫,與台南海事的同學一起參加澎湖輪海上見習活動,此次課程重點在於船上相關求救生設備的介紹,並由本系謝忠良老師親自講解與授課,在課程開始前由先大致說明船上求救生設備種類,並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與討論,同學們亦滿懷期待地希望本次船上見習夠有不一樣的收穫。

 與台南海事師長與同學們於課程前合影

 與台南海事師長與同學們於課程前合影

  有鑑於之前船上見習多以駕駛台與機艙見習為主,但對於一位新上船的海員而言,在未來可能要面臨各種不同船舶類型上服務,首要重點為熟悉船上之求救生裝備的種類與使用方式,以利在緊急狀況時能夠即時的發揮設備用途,相較於之前課程多以教科書內容敘述為主,鮮少能夠有機會接觸實體設備,藉由本次澎湖輪實習能使同學們更加了解設備使用時機與方式,已提早為御風號實習做準備。

  課前說明與救生衣穿著示範   課前說明與救生衣穿著示範   課前說明與救生衣穿著示範

  課前說明與救生衣穿著示範

 本次課程重點在於駕駛台上(雷達詢答機Search And Rescue Transponder;SART)與(應急指位無線電信標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 Beacon;EPIRB)兩項求救生設備,主要講解其作動原理及使用方式,其中可使同學了解雷達與衛星搜索與傳遞訊息的差異性,並且如何在相關航海儀器上的判別,亦可大致熟悉遇到緊急狀況時相關處理程序,此方式的教學可大大提升學習效果。

講解設備做動原理及使用方式 講解設備做動原理及使用方式

講解設備做動原理及使用方式

  另外一個課程項目為甲板上的求救生設備,因澎湖輪為客船無救生艇設置,故集合站附近主要設備為(海上撤離系統與救生筏),海上撤離系統為客船的標準配備,在一般商船上比較少能接觸到,主要還是以救生筏為主,另外有關救生圈的配置,不論是救生圈的種類與數量也大不相同,亦利用此次機會統一做講解與說明,使同學們加深其印象。

講解海上撤離系統與救生筏水壓釋放裝置做動原理 講解海上撤離系統與救生筏水壓釋放裝置做動原理

講解海上撤離系統與救生筏水壓釋放裝置做動原理

講解船上救生圈種類、數量及使用時機與方式 講解船上救生圈種類、數量及使用時機與方式

講解船上救生圈種類數量及使用時機與方式

 本次課程結束後同學紛紛表示不虛此行,並且也提出相關問題,使原本較為枯燥乏味的課程增加些許實用性,未來希望在兩校資源充足及互助互惠的條件下繼續合作,能夠共同一起善盡大學社會責任,並朝創造優質教育環境的方向做努力,也希望以此為出發點,將海事教育理念推廣至每個地方,使更多年輕學子未來能投入海運業工作。

  課程結束後於澎湖輪合影留念

  課程結束後於澎湖輪合影留念